2022年寒露時間
10月8日15:22:16
農歷九月十三 星期六
自寒露起,氣溫迅速下降,綿雨開始,陰氣漸重,易感冒秋燥,陰邪入體,傷肺傷胃。
寒露養(yǎng)生做三樣
1.不要憋尿,減少病癥
秋季人們?yōu)榱朔乐箍诟?,入睡會喝不少水,加上天氣寒冷出汗較少,起夜的頻率就會增加。
由于起床嫌冷,就養(yǎng)成了憋尿的習慣,殊不知,長期憋尿會使血壓升高,增加心臟負荷,引發(fā)更為嚴重的病癥。
此外,尿液中毒素較多,長期停留在體內,還易引發(fā)膀胱炎。
老人小孩若是不方便半夜上廁所,可在臥室放置便盆,以備使用。
2.倒走健身,平衡機能
寒露時節(jié),陰陽交匯,運動養(yǎng)生要注意保持身體機能的平衡,倒走健身是不錯的選擇。
能運動到平時無法活動的肌肉和關節(jié),使體內血液循環(huán)更加通暢,身體平衡能力更強,同時也可預防關節(jié)炎和腰酸腿疼的現(xiàn)象。
倒走時還可鍛煉小腦,增強運動協(xié)調能力。
但是,倒走要選擇人少沒車,路面平坦的地方,與人結伴而行,避免發(fā)生危險。每日鍛煉1-2次佳,可根據(jù)自身體質進行調整。
3.朝鹽晚蜜,養(yǎng)陰防燥
秋季養(yǎng)生重要的就是防秋燥,而對付秋燥的佳飲食良方便是:“朝朝鹽水,晚晚蜜湯?!?/span>
白天喝點淡鹽水,晚上喝點蜂蜜水,不僅能補充水分,幫助我們抗拒衰老,還可養(yǎng)陰防燥,緩解秋燥引起的便秘。
此外,飲食上要少吃辛辣刺激,熏烤等食物,多吃蓮藕、銀耳、番茄、百合、提子、香蕉等滋陰潤燥,益胃生津的果蔬。
早餐可吃溫食,糯米、粳米有健脾胃、補中氣的作用,紅棗、山藥、魚、肉、鴨等可搭配食用。
寒露養(yǎng)生吃三樣
1.吃芝麻:滋陰潤肺
民間自古就有“寒露吃芝麻”的習俗。
中醫(yī)認為,芝麻可強身健體,滋陰潤肺,補肝腎,增津液。
咳嗽的人可喝些芝麻糊,滋潤呼吸道,減少痰液,使呼吸道順暢。
此外,芝麻糕,芝麻燒餅,芝麻醬,芝麻酥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2.山藥炒木耳:保護腸胃
寒露進補,身體中新陳代謝加快,廢物產生的也較多,此時需要注意體內排毒。
木耳吸附力強,可有效清理腸胃,而山藥可補脾胃,緩解消化不良。
山藥炒木耳可在寒露時節(jié)保護腸胃健康通暢。
3.花菜:提高免疫力
花菜味甘性平,可緩解秋燥引發(fā)的脾虛胃熱,口臭煩渴,還可健脾養(yǎng)胃,清肺潤喉,清熱解毒。
其中西蘭花所含維生素C較多,蛋白質和胡蘿卜素豐富,可提高身體免疫力。
深秋吃花菜對身體大有益處,蒸煮調味,炒制皆可。
寒露養(yǎng)生喝三樣
1.川貝雪梨湯:清熱散結
雪梨水分充足,入肺經,可化痰止咳,生津潤燥;川貝可宣肺潤肺,清熱散結。
將雪梨內核掏空,加入川貝和冰糖,蒸30分鐘左右即可。
秋季食用可緩解咽喉干燥,喉嚨腫痛,支氣管炎等癥。
2.牛肉蘿卜湯:清補強身
牛肉蛋白質豐富,氨基酸的成分符合人體所需,可提高身體抵抗力。
蘿卜纖維素豐富,其中的芥子油和精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,能有效排出體內廢物。
體弱者在秋季,可常喝牛肉蘿卜湯,既能清補,又可健胃消食,增強體質。
3.喝茶:抵抗寒冷
①紅茶:性溫,有助于養(yǎng)心,保護心臟健康;
②茉莉花茶:醒脾開胃,增進食欲,幫助消化;
③玉竹茶:改善咽干舌燥,潤肺止咳;
④蒲公英茶:入肝經,降肝火,保護肝臟健康;
⑤玉米須茶:性甘味平,利水消腫,清肝利膽,保護腎臟。
寒露養(yǎng)生停止兩件事
一.防受涼,三保暖
寒露時節(jié),天氣向寒冷過渡,人體陽氣逐漸收斂,此時不宜進行“秋凍”,要避免身體受涼。尤其注意肩頸,腰背,腳部的保暖。
1.暖頸:
肩頸易受到寒氣侵襲,頸部布滿血管和重要的穴位,若是受涼容易引發(fā)感冒,咳嗽,關節(jié)炎等不適。
出門時可佩戴圍巾,穿高衣服來保暖頸部,也可模仿“烏龜伸脖”的動作,先后伸縮,再左右轉動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活動肩頸關節(jié)。
2.暖腰:
腰背是人體的陽中之陽,風寒入侵背部容易加重腰肌勞損等癥。
可將雙手搓熱放于腰眼上,也可做蹲起動作和轉動腰部,都能起到很好的溫熱作用,還可補腎壯腰,加固元氣,早晚外出時也可穿個馬甲來保暖。
3.暖腳:
俗話說:“若要安,腳要暖?!蹦_離心臟的距離較遠,熱量較少,容易供血不足,導致手腳冰涼,四肢乏力等癥。
除了穿厚襪子,棉拖鞋,還可踮起腳尖再放下,重復此動作來運動,直到身體微微出汗。
運動過后,可熱水泡腳,按摩涌泉穴,舒筋活血,抵抗內寒,溫暖全身。
二.7點后,不進食,喝足水
一年有四季,每一天是一年的濃縮,24小時對應24個節(jié)氣。
寒露對應著晚上7點,而寒露養(yǎng)生重在收,也就是說晚上7點過后不進食。
尤其是高血壓人群,晚上進食過多容易引發(fā)心臟不適,還會提高中風的風險。
清晨和晚間適量飲水,可稀釋血液,防止栓塞,尤其是自身有病史的人群,需格外注意。
寒露養(yǎng)生三秘訣
1.神厥穴: 通達百脈
取穴位置:神闕穴在臍窩的正中央。
按摩方式:手掌掌根覆蓋臍部,力度由輕到重,緩慢轉圈揉動,每天15分鐘左右。
作用:溫補元陽,健運脾胃,調補中氣,通利三焦,利水消腫,還可緩解女性宮寒,痛經等癥。
2.足三里: 疏風化濕
按摩方式:用雙手拇指指端,按壓此穴,5分鐘左右即可,有酸脹發(fā)熱感為宜。
作用:生發(fā)胃氣,扶正祛邪,燥化脾濕,消除腸胃濁氣,起到“順氣“的作用。
3.勞宮穴:寧神養(yǎng)心
按摩方式:拇指指腹按壓或揉擦,每日2-3次,每次10分左右。
作用:暖手助熱,清心火,鎮(zhèn)靜安神,緩解失眠,涼血息風,緩解疲憊。
深秋寒露天漸涼,防寒切記添衣裳;愛護身體多運動,健健康康樂無憂。